第二篇:倾听
“倾听”不是指平常说话时一般的听,而是积极、认真、关注地听。“倾”字很形象的说明了倾听:以身体向前的姿势来听,这说明想听得更清楚,也表明对说的话感兴趣,这也就使得他人更加有诉说的欲望。父母常说自己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或者说孩子不愿意告诉自己他心里的想法,这通常是父母没有做到一个好的倾听者的角色,在一次次失败的倾听中扼杀了孩子再向自己诉说的欲望。
倾听要以接纳为基础。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进行训斥,孩子走过来刚想张口对自己说些事情,还未开口,自己就先是一番劈头盖脑的数落和指责,这势必扼杀孩子诉说的企图。接纳就是要接受孩子的一切,纵使孩子身上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是构成他的一部分,他是你的孩子,你就要接受他身上存在的不足,接纳不等于赞同和肯定,只是先持一种不批评的中性态度,这样才能做好倾听。
倾听需要用心地听。有些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根本不会看着孩子,看电视、接电话或者做其他的,这样的态度,即使是几岁的孩子他都能感觉出你没在认真听他说话,哪怕你嘴上说“我正在听了”。要做好倾听还需要身体语言来表达,包括关注的目光及表情。
倾听还须避免以下错误:
(1)打断孩子,做正确性评价。有些家长在孩子还没说完时就打断孩子的说话,对孩子的话进行评价,而家长通常是对孩子的想法进行否定,这势必使孩子把接下去想说的话阻断在心里。家长要想更了解孩子,就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至少做到能够听完孩子的全部想法,纵使孩子的想法有不足之处,但至少做到倾听,先听完,克制自己想做评价的冲动。
(2)急于下结论。有些家长在孩子还没说完时就做出主观推断,然后通常就又是一大堆道理或数落,但孩子有时可能是先把不好的说在前面,本来打算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打算,但父母的误解和说教使得他不愿再说。急于下结论不仅可能做出错误的理解,更不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不利于父母了解孩子。因此父母要做好倾听,先听孩子说完,避免过早下结论。
(3)轻视孩子的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谈及的事了解后,觉得只是小事,可能就三言两语就搪塞过去,但殊不知对家长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是大事,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去做判断,而且这次可能虽是小事,但父母不在乎的态度,可能导致孩子以后遇到更多的事——其中就可能包括会对孩子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都不再向父母提及,所以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父母说,而是父母自己把这种沟通途径扼杀了。
想要更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做好倾听。试着把孩子作为一个服务对象去对待,这样才能更好的倾听他的想法,了解他的心理。
校心理咨询部教师:许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