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为了使孩子们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心咨部的老师们继续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今天,周老师就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及常见心理现象。
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的心理情况又怎样?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此,讲座一开始周老师就解答了他们的疑惑,亮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智力正常;②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④人际关系和谐;⑤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⑥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又有哪些呢?这是孩子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周老师采用具体的事例耐心的为孩子们分析了身体、心理(意识)、行为、环境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如何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亚健康是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许前面的标准不能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此周老师详细的列举了乳婴儿阶段、小学生阶段、中学阶段、青壮年阶段、中年阶段、老年阶段各年龄阶段心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及症状,让孩子们的判断渐渐明朗化。
接下来,周老师还给孩子们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从众效应、晕轮效应、鲇鱼效应、马太效应、蝴蝶效应、青蛙现象、得寸进尺效应等26种常见心理现象,现象中蕴含的智慧,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从不同的角度给他们启发。
当然,讲座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加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在讲座的最后,周老师还给孩子们提出了培养健康心理的小建议:那就是多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以此来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校教育的重点,相信通过周老师今天的讲座,孩子们一定受益匪浅,对心理学又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主讲人:校心理咨询部教师 周瑜
记录人: 校政教部教师 陈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