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长沙泽邦学校的心理咨询师龚老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如何增强孩子的抗逆力?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孩子也不例外。许多孩子不想读书,出现厌学的情绪,也是学习上面遇到了困难,接纳不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最终选择退缩和逃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孩子的抗逆不够,作为家长、老师的我们无法代替孩⼦们承受生命中的种种变故和挫折,也无法为他们扫清成长中的重重障碍,确保他们⼀世无忧。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
一、 什么是“抗逆力”?
抗逆力,又称心理弹性、心理韧性、抗逆力,指的是⼀个⼈即使⾝处逆境、遭受严重创伤和巨大压力,心理也不会受到损伤性的负⾯影响,而是成功适应,甚或愈挫弥坚。简单地说,抗逆力就是“心理免疫力”,是⼀种⾯对挫折、困境都能从容应对、坚持下去的能力。抗逆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质。
二、为什么要培养孩⼦的抗逆力?
一方面,拥有强抗逆力的孩子生活更幸福。心理学家发现,抗逆力强的人通常具有乐观、主动、进取的品质,对前景和生活充满信心,拥有和谐的⼈际关系,而且身体更健康。
另⼀方面,这样的孩⼦会在学习和⼯作中有更优秀的表现。因为,强抗逆力意味着孩⼦的“逆境商数AQ”(Adversity Quotient)更⾼,也就是说,他们面对困境不容易沮丧灰心,而是乐于迎难而上,更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也能迅速从挫折中恢复,越挫越勇。
三、如何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这里介绍提升孩子抗逆力的“ABC模型”。
A指的是跟孩⼦坦诚分享事实真相,鼓励孩⼦接纳现状,并提供温暖的陪伴。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和他的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对孩⼦来说,决定孩⼦对世界感到乐观或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
1.孩⼦每天从父母(尤其是母亲)⾝上学到的对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家长是乐观的,孩⼦也会是乐观的。比如,“这种倒霉事总是发⽣在我⾝上。”“我真是笨死了。”“局⾯永远不会好转。”请注意控制自己,尤其不要时常在孩⼦⾯前流露出这种消极情绪。
2孩⼦听到的批评方式。
下⼀次当你想要批评孩⼦,请注意选择暂时的、特定的、可以改变的⾔辞,比如,“我觉得你不够努力。”“如果你更认真⼀点,我想你能做好的。”“你缺少练习,我打赌如果你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不出⼀个月就能在学校联欢会上表演!”
3.孩⼦早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
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孩⼦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比如至亲去世),那么绝望的种⼦将深埋在孩⼦心中。接受事实,了解事实,同时超越战胜这些事实;如果无法阻止这些不幸事件的发⽣,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和孩⼦,⼀起学会共同的面对这样的逆境。
当孩⼦因为失去某个心爱的玩具而悲伤,不要急着再买⼀个新的作为补偿,而是引导他们保存美好的回忆,珍惜当下拥有的东西。当生活的巨创来临,你的坦诚、坚定、拥抱、鼓励,会让孩⼦感受到温暖。
B指的是帮助孩⼦建立成长型思维,用积极行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有些⼈喜欢接受挑战,在⾯对困难时表现出绝对的坚定和坚韧,而另⼀些具有同样天赋的⼈却喜欢避开挑战,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崩溃?要提升孩⼦的抗逆⼒,就要培养孩⼦的成长型思维,有⼏个建议:
1.对孩子多⿎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
如果家长专注于表扬聪明,这会激发更多固定型思维。因为孩⼦会认为聪明非常重要,这是家长爱或尊重⾃⼰的原因,所以他们会想在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得很聪明。
正确的做法是,比起“聪明”“美丽”(与生俱来无法更改),家长要多表扬孩⼦“努力”“用心”(后天可以改变),让他们知道,有天赋虽然好,但后天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天赋。父母需要通过⾔传身教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价值观:成功关乎个人成长,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鼓励孩⼦变⾝“努力家”,才更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2.鼓励孩子乐观面对失败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些家长喜欢用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孩⼦的学习成长。成绩好,就奖励、开心;考砸了,就批评、责罚,这样会让孩⼦承受巨大压力,把学习当作取悦家长的道具,而体会不到学习本⾝的乐趣。
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则会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偶然的失败,把自己作为孩⼦需要帮助时可以依赖的资源,而不是时刻拿着成绩的单⼀标尺去衡量孩⼦。
3.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
对年幼的孩⼦来说,家长的权威和力量感远胜于自己。如果总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语气和方式对待孩子,经常拿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比,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如别人,不能让父母满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所以,父母不妨适当在孩子面前“示弱”。比如,跟孩⼦⼀起做练习,然后故意在孩⼦常出错的地⽅做错⼀两道题,然后让孩⼦扮演⽼师,给自己批改卷⼦。当孩⼦看到家长也会犯错,还可以帮家长改正错误,他们通常会很开心。这让他们明白,再渊博、强⼤的⼈也会出错,坦然接受、及时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C指的是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通过感知当下,把注意⼒集中在⾃⼰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
遇到挫折和困难,当⼀个⼈总是关注自己无法控制、改变的部分,就会形成“无助-绝望”的恶性循环。不论你想做什么,坚持自己做能够做的事情,坚持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我们就慢慢地产⽣⼀种战胜逆境的能力,让我们从这样的⼀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也就是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思维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抗逆力。
你可以引导孩⼦这么做:
首先,接纳这件事带给你的所有负⾯情绪。焦虑、紧张、害怕、恐惧……当它们不可避免地袭来时,不要逃避,别试图克制它们,接纳即可。
其次,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无论这些负面情绪有多强烈,当你不再关注它们,它们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再次,制定计划。列出或想清楚围绕哪些是你能控制的(比如制定行动计划,优化目标⽅案),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比如别⼈怎么想)。
最后,立即行动。引导孩子将精⼒和注意力集中投⼊到你能控制的部分,努力做好它。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孩子的积极心态,激发战胜挫折的勇气。
放手也是一种爱,用抗逆力给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让孩子自由得翱翔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