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症是学生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厌学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负面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理解有偏差,情绪消极对待学习,行为远离学习。厌学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学生厌学的表现主要包括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或根本不愿意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1.厌倦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分心发呆,喜欢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他们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情绪低落,打瞌睡。他们通常不想做作业,或抄作业或找别人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经常故意反抗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厌倦学习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只是在外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对学习。因此,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热情,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趋势越来越差。
主观表现:对学习失去兴趣
厌学的孩子会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和冷漠的态度,这在生活中显而易见。
厌学症的原因包括:
(1)学校教育中的错误。例如:填鸭式教学、强迫学习、滥用惩罚、学生学习负担、压力、考试频繁、学习难度和儿童能力不一致,儿童被剥夺快乐,在抑郁状态下学习,会产生疲劳。此外,如果老师对孩子缺乏关心和爱,孩子们就会讨厌学习这门课程,因为他们讨厌老师。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渴望他们的孩子成功。注重分数,不注重实际潜力的发展,经常责骂或殴打孩子的学习问题,会让孩子讨厌学习。
(3)家庭危机会导致孩子厌学。比如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变化会让孩子无法专注于学习。
(4)缺乏学习能力。努力工作,但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信心受到打击,自然产生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