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孩子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孩子未来能否真正转变的期待,也有对她独自面对挑战的担忧。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都显得格外沉默,但彼此的眼神中却藏着对女儿深深的爱与信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按照管教青少年叛逆的学校的安排,经常与学校沟通,了解女儿的进展。每一次通话,虽然简短,但都能感受到女儿语气中的微妙变化,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逐渐接纳,甚至偶尔能听出一丝悔意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许,过去的宠溺确实让女儿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理能力。于是,我们决定在女儿回家之后,与她共同制定新的生活和学习计划,鼓励她参与家务,培养她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女儿完成了学校的改造课程,回到了家中。她开始懂得体谅、勇于担当,看着她的变化,我和老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知道,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女儿,也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