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孩子有多大的共情能力?
事实上,孩子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同理心。当他们大约2岁时,他们开始感知别人的情绪,并表现出类似的“同理心”行为。例如,当一个大约2岁的婴儿看到母亲哭泣时,他会触摸母亲的脸,或者给母亲带来他最喜欢的零食,希望对方快乐。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同理心。他们目前的做法只是一种启蒙潜意识。此外,2岁通常是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更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
如何培养共情能力?
1、父母应该学会接受与同理心孩子的感受和情感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不良情绪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仔细倾听孩子的情绪发泄,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谈话,或嘲笑和指责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只有被父母深深理解的孩子,才会懂得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感受。
2、保持对儿童身心要求的敏感性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父母仍然对他们的生理需求非常满意,但往往忽视了他们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非常依赖父母。他们要求护士对孩子的身心需求保持敏感,即他们能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的某些需求,并积极回应并及时满足。
3、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想买一个玩具,他会感到失望和悲伤,但作为一个成年人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有很多成年人不理解孩子的感受,甚至否认他,责怪他,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别人,他怎么能学会理解别人呢?
4、加强父母的作用
除了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外,父母还应该经常表扬孩子的利他行为,并欣赏那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高同理心和亲社会行为的人。从而引导孩子将这些奖励的积极影响与亲社会行为联系起来,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同理心利他行为。孩子们经常努力实现他们尊重的成年人设定的目标。